“基建狂魔”的背后:無數堅持付出的普通人
2020年春節前夕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武漢
發熱門診全城告滿
口罩防護全城告缺
住院床位全城告急
多一張病床
就多一分治病救人的希望
建設醫院的任務迫在眉睫
這場空前的“戰斗”拉開帷幕
△視頻丨《擔當》第二集:基建狂魔
時隔17年 他再次臨危受命
"我們大家有沒有信心?有!
這場仗能不能打勝?能!
"1月23日,武漢市緊急召開專題會議,決定由央企中建集團在漢企業中建三局牽頭,參照北京“小湯山”模式,在武漢市蔡甸區10天建成一所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
在1月23日除夕夜當晚,中建三局立刻行動起來,上百臺挖掘機、推土機等施工機械從武漢市各處趕來通宵進行場平、回填等施工。
在中建三局忙于地基清理的同時,遠在北京的中原國際工程大廈中,年近80歲的黃錫璆博士也手寫下了請戰書。
黃錫璆博士:疫情實際上就是一種命令。你作為一個社會公民,特別作為一個老員工老黨員,更該響應號召,我愿意做這項事情。
17年前,這位全國勘察設計大師和同事們在7天內完成了“小湯山”醫院設計建設任務。
17年后,黃錫璆博士再次臨危受命,向武漢火神山醫院提供當年的設計圖紙。
黃錫璆博士擔任技術組組長,與團隊成員一起整理、修訂圖紙,并總結小湯山醫院的建設經驗,以便火神山醫院在此基礎上能快速推進。僅僅78分鐘后,修訂完善的小湯山醫院圖紙便送達武漢。
中國速度與中國力量
"
您辛苦了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1月25日,中建三局又接到在12天內建成雷神山醫院的任務。這讓原本就困難重重的建設任務又提高了難度。獲知火神山醫院開建消息后,央企各部立刻組織起隊伍,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支援。
-
中鐵十一局集團公司在最短的時間組織了近百人的專業團隊,自帶電焊機具20多臺,趕赴火神山施工現場。
-
中鐵工業旗下中鐵重工立刻組織援建隊伍奔赴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搶工期。
-
中冶集團下屬單位中國一冶迅速集結37名突擊隊員,僅用了21個小時,突擊隊就為ICU病房屋架豎起52根立柱,安裝8件屋架梁,焊接支撐梁120件。
-
武鋼氣體有限公司承擔兩山醫院的供氧任務,為趕進度,工地大概有一兩萬人同時施工,他們面臨著氧氣管道隨時可能燃燒甚至爆炸的危險。
在前線、在后方,還有無數央企人為此默默貢獻。在基礎建設之外,電力、通信等企業也在接力前行,為即將入住的醫護人員和病患提供溫暖、光明和便捷。
經過國家電網施工人員五天五夜的奮戰,火神山醫院全部通電;醫療上云、遠程會診等信息化系統建設,也為火神山醫院按時交付使用提供全方位信息化保障。東西南北中,多路支援;人財藥器智,義無反顧,向火神山工地迅速匯集,書寫下與時間賽跑的動人故事。
從荒草叢生,到拔地而起。短短十天,一座占地33900平方米、容納1000張病床的傳染病醫院在世人眼前落成。
高峰期,4000余名建設者在現場奮力拼搏。大型機械設備、車輛近千臺,24小時不間斷施工,全方位展現著中國速度與中國力量。
塊頭更大的雷神山醫院也在2月8日交付使用,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能夠提供超過1500張病床。
一天一家的“方艙速度”
"我們干出成績來了
下次有用著我們的地方我們還要去!
"兩山醫院交付完成后,央企的建設者們并沒有放松。2月3日晚,央企們又爭分奪秒改造用于收治輕癥患者的“方艙醫院”,他們創造了平均一天一家方艙醫院的“方艙速度”。
中國一冶就是方艙醫院建設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他們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著“中國冶建第一軍”的錚錚鐵骨。
經過兩月余的奮戰,武漢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成功按下重啟鍵。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正式關閉。在運行的兩個多月里,兩山醫院累計收治患者超5000人。
中建安裝集團的工程師羅文浩曾在兩個月前參與兩山醫院建設。當他在工地上埋頭苦干之時,心中一直掛念的是遠在家鄉即將臨盆的妻子。恰巧,火神山醫院交付使用之日,妻子順利生下女兒。他為女兒取名“媛涵”,以紀念這段援漢經歷。
羅文浩工程師:他是在最艱難的時候出生的,她的出生見證了武漢不平凡的經歷。我就希望她能夠記住那些為武漢拼過命、挺身而出的最美的逆行者。
所有人都在為了打贏這場戰役
爭分奪秒,拼命抗爭
全世界都說中國是“基建狂魔”
而這背后是
眾志成城,人人愛國!
我們沒有什么超級英雄
但是我們有無數堅持付出的普通人
紀錄片來源丨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集團)
(編輯 羅瀟 王丹妮)